文:傑利 2022/3/14
等了很多年,終於等到這一天,我50歲了。
從沒送過生日禮物給自己,決定對自己好點,一次送10件生日禮物給自己。
1.常常閱讀
對我而言,「旅行就像閱讀,閱讀就如同旅行。」
透過閱讀,我看到不同的世界,接觸到更多的人,體驗到更多事物。
不看書,就像關在家不出門;世界很大,很有意思,要走出門才能看到。
一本本書,像是我的良師益友。透過書本,遇到好多人,認識好多優秀的人,交到好多厲害的朋友;知道好多想法與學問,學到好多新的事物。
閱讀,可以靜心清心,可以養心怡情。
心情悶,看看書,讓思緒沉澱;迷惘徬徨,看看書,讓思緒清楚。
想一個人獨處,來看書,愜意自在。
想一個人享受,來看書,書中什麼都有。
不知道做什麼,看書準沒錯。
沒朋友,沒朋友陪,沒關係;
書永遠是最好的朋友;是可以相處一輩子的好朋友。
2.多學習
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。」(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)
這是賈伯斯的名言,我好愛。
「活到老,學到老,才能玩到老。」帶團時,我總是不厭其煩的跟團員說。
不管幾歲,都要不斷學習,挑戰自己,做些有難度的事;學習新事物、新觀點、新技能、新的興趣!
學得越多,越覺世界廣闊。
學得越多,越覺生活樂趣無窮。
3.每年設定新目標
朋友海豚飛在臉書上說,人生而不平等,但要當個什麼樣的人,是靠後天的努力。
願意努力,就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夢想;放棄,不學習,只想靠他人,就完全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或可能。
習慣每年給自己新的目標,一個、兩個,不管幾個都好。
不管要再開發幾條路線、還是再學一些新技能。
目標沒有大小之分,沒有高低之分,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目標,自己想達成的目標。
有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,
有目標就能一直前進,正能量跟活著的動力,就會被激發出來。
源源不絕!!
4.長存勇氣、永不放棄 Never give up!!
我可以接受失敗,但我不接受自己不去嘗試!
我常常想起籃球之神麥可.喬登(Michael Jordan) 的話:
「我可以接受失敗,每個人都遭遇過挫敗,但我無法接受不去嘗試。」
I can accept failure, everyone fails at something. But I can’t accept not trying.
我曾猶豫不決、也曾害怕失敗,不管求學、軍中、工作、創業、帶團,疫情來襲無法出團時,曾經想要放棄,一次又一次。因為經歷過,所以跟自己說,
不管幾歲,都要有勇氣!不管何時,都不要放棄!
始終要堅持自己想做的事,堅持自己想走的路,永不放棄。
撐一下,再大的事都會過去。
難過時,過不去,就想到《三個傻瓜》,
告訴自己的心:沒事的,一切會好的(All Is Well )!會越來越好的!
5.繼續旅行、繼續健行、繼續滑雪
「世界就像一本書,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。」
我想讓自己的人生精彩豐富些,想要人生不留白;
我要去找更多美麗的地方、美麗的步道、美麗的國度。
「最好的風景,在路上,最美的風景,在回憶裡。」總是跟自己這樣說。
有一天,也許老到走不動,我想看著照片,想著過去,笑著對自己說:
還好有出門旅行,還好有去健行、有去滑雪;
還好人生沒有留白。
還好想做的很多事,都有去做。
6.一直創作
回想過去,讓自己一直開心的事,應該是寫文章、攝影、演講、教課,開發新團、新路線、新產品。 這些事情對我而言,都是在做所謂「創作」的事情。
把自己的興趣、專長整合起來,創造出作品,創造出世間沒有的東西,
是充滿成就感又讓自己開心的事。
喜歡一直創作,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;
所以會一直繼續。
7.持續分享
「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,就功德圓滿了」 李國修老師的話,我一直記在心上。
2000年開始,我在網路上分享文字、照片。從部落格、臉書到IG。
2008年開始,一連出了四本旅遊書,分享我在京都、北海道的旅遊故事。
2010年開始,開設攝影課,把我喜歡的攝影觀點、攝影想法,分享給我的學生。
2010年開始,開始帶團,把我對旅遊的堅持,透過旅行團,分享給我的團員。
到目前為止,我自認做最好的事情,應該就是「分享」了。
很多人以為我做的是旅遊業,做的是出團、開團、帶團的工作,其實我做的是分享的工作、分享的事業。
很多人覺得我人生上半場的工作很斜槓,做得工作很多,其實我很專注,一直專注在分享歡樂、分享美好;散播歡樂散播愛、讓人開心的事業。
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,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。」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
這輩子,我想做好一件事,就是做好「分享」這件事。
8.自律生活 (控制飲食、規律生活、定期健身)
我的健身教練說過,有動比沒動好,有練比沒練好。
我的團員,超過70歲的王大哥說過,60歲以後,有健身、有重訓、有練肌力的,跟沒練的人就是不一樣。
我的團員裡體能好的很多,能走得很多,跟年紀無關,跟有沒有動、有沒有常走動、有沒有控制飲食,有沒有健身習慣有很大關係。
亞里斯多德說過「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,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,而是一種習慣。」
我跟自己說,
自己的身體,自己管理;自己的身體,自己決定。
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品質,也可以決定自己的身體品質。
要怎樣的身體,怎樣的體能,怎樣的身體線條,
決定在自己下多少功夫、花多少時間、流下多少汗水。
9.正面態度
對自己來說,50是個重要的人生里程碑。
就像打了一場籃球賽,好不容易跌跌撞撞打完上半場,喘口氣,喝口水,下半場馬上就要開始。我不喜歡怨天尤人,不喜歡怪東怪西,遇到事情,先做就對了。
「花若盛開,蝴蝶自來。人若精彩,天自安排。」
帶團13年了,我的團員什麼人都有,各行各業都有;事業越成功的人,態度越謙和,對人越客氣,越能自娛娛人。
我常常想到我的團員,想到人好又有大智慧的老團員們,
我想跟他們一樣,精彩自在、拈花微笑,笑著看著大哥,展開我的人生下半場。
10.看見初心、找到天命
年輕時,我常常思考所謂人生的課題。
我是誰? 我為何來到世上,
我要做甚麼?我要過怎樣的人生? 要走怎樣的路?
我能做什麼?我能為社會做些什麼?
對於人生,我曾迷惘,活在這裡,我很迷惑。
愛瑞克在《內在原力》一書寫到:所有出現在我們人生當中的人事物皆有意義,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智慧找出意義。
古人說: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
不知是時候到了,還是年紀大了,
不知道是否走進了山林,山上的路走久了,
似乎越來越能看見自己的心,感覺到自己靈魂,找到這一世的要做的事。
世界即使戰亂不斷、混沌黑暗,我還是可以做個帶路人、點盞燈,綻放光明;
因為有燈就有人,有人就有燈;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。
我的好兄弟阿仁牧師總是說:施比受更有福。
我一邊帶團,一邊分享著我的人生想法,
不知不覺,帶了13年;走著走著,世界繞了一大圈,
從日本、瑞士、紐西蘭、葡萄牙,因為疫情,走進台灣山林,看見更不一樣的台灣。
不管世界變得如何,我會繼續走下去,
帶著更多的人繼續健行,繼續走,看看世界的不同,
讓越來越多的人身心茁壯,健康而喜樂。
由衷感謝
感謝我的家人,感謝另一半馬蘭達的體貼,讓我任性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。
感謝我的團員、朋友、學生、兄弟、同學們始終支持,一路相伴。
感謝所有人的包容與見諒。
當然,也感謝大哥總是給我最好的天氣、陽光普照。
一路上遇到的人越多,越知道自己的不足。
路走久了,才知道活著不是理所當然,知道要感恩、要惜福,要珍惜當下。
感恩前人開路,感謝有人相伴,感謝有人相助、感謝不離不棄。
給自己幾個生日願望:
第一個願望,希望大家健康平安,解禁出國。
第二個願望,希望戰爭結束,世界和平
第三個願望,留給自己。
在我的第二本書《慢漫京都》中,我曾這樣寫:
「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」。
在50歲的當下,我想加上一句:
「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;世界有多大,路就可以走多遠。」
我想要繼續找尋我的人生之路,
想要帶著更多人,更多團員一步一步往前走,
看看可以走過多少地方,可以走多遠。